作者|白杰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
從接觸到的項目來看,很多甲方和設計師對于機械車位的認知存在一些誤區,或了解不夠深入,造成項目成本極大的浪費或造成其他損失。作者從眾多圖紙中總結了幾大常見認識誤區,與同行分享。
誤區一:認為所有類型機械車位是循環運動的,各個車位都可以上下左右移動。
解析:常規附建式汽車庫中的機械車位均為升降橫移式,即我們生活中見到的地下車庫中機械車位90%以上都是升降橫移式。以二層升降橫移式機械車位為例,上層載車板只可做升降運動,下層載車板只可做左右橫移運動。因此上層車位車與車之間縱向布置下掛的梁,寬度小的設備管線、燈具,不影響機械車位的使用。循環類機械車位多見于條件受限制的單建式車庫,機械設備成本投入要大的多。
誤區二:錯估凈高要求
雙層機械車庫凈高要求3600,所以梁下凈高,或者噴淋管下凈高要求3600,則地下室層高應該做到4500~4800左右。
解析:機械車庫凈高要求3600沒錯,地下室層高做到4500~4800左右也比較常見,但是實際上是缺乏統籌考慮的結果,造成了很大的土建成本浪費。誤區一解析中已經證實了上層車位不橫向移動,車與車之間可以布置梁、管線,可以將此空間充分利用起來。按照博牛的優化方案,上層車位背部可以直接貼住頂板底,次梁布置在車位之間(當然取消次梁做大板更好),噴淋布置完全可以優化不占用凈高,因此,層高3900即可滿足布置雙層機械車位的要求。
至于無梁樓蓋體系,柱帽會影響上層車位,因此很多設計師要求保證柱帽底距地凈高3600。其實柱帽形式可以優化,柱帽下沿局部往車位內凸實際上不影響上層車位。因此可以從柱帽中部算起距地3600即可,地下室層高也得以降低。
誤區三:車位計算錯誤
車位數量=平面車位數量乘以層數減一輛。
解析:對于常規雙層機械車庫,以上公式成立。但設計中往往有一些非常規例子,比如說車位前方有柱子阻擋,或者是重列式機械車位,或者多層機械車位,由于對機械車位的運行原理不了解,仍然套用上述公式,導致車位數量出錯。
誤區四:國標圖集不熟悉,與廠家設計脫節
機械車庫車位、柱距、行車道等等尺寸沒有固定設計標準。
解析:目前機械車庫設計參照圖集08J927-2《機械式汽車庫建筑構造》,JGJ/T326-2014《機械式停車庫工程技術規范》等等,由于平時使用不多,很多設計師疏于對規范的理解,疏于對圖集的解讀,未與廠家溝通,還是造成了很大的浪費,或者設計不足。
(案例一)
三車位機械車庫,很多設計師仍然按照單車位2400寬,3車位7200柱距來設計,實際安裝尺寸略有不足,將來只能做成非標,徒增成本。
(案例二)
機械車位縱向長度大都按6000設計,特別是杭州地區。當多列機械車位聯通時需要跨越柱網,大多數設計師會將縱向柱間距也按6000設計。而實際上車位橫向移動跨越柱網時,柱間距5500即能滿足要求,個別廠家還能做的更小。車位縱向柱間距由6000改為5500,可減少5%的地下室面積,經濟效益十分顯著。
誤區五:余量設計不嚴謹
機械車位將來需要廠家專項設計,設計只要預留充分的條件即可。
解析:思想上的懈怠,是造成設計不經濟,甚至花了成本還條件不足,損失車位的最重要原因。大部分項目機械車位廠家都是在后期介入,因此給設計師的條件反射即是“預留條件越寬越好”,設計師也很少愿意去探究哪些條件可以松,哪些可以緊,都按自己主觀意識去設計,因此造成了極大的成本浪費,或是自身對機械車庫認識不足造成后期實施困難。設計過程預留的條件是可以通過專業間相互配合做到最優最經濟的,并不需要放太多余量,這需要設計師提升對機械車位的認知水平,綜合各專業條件進行考慮。
結語
目前機械車位的運用越來越廣泛,充分認識機械車位的運行原理,構造組成,并掌握機械車位的設計技巧,提前讓廠家介入設計,能有效的提升地下室空間利用率,節約工程投資。